抹茶製茶流程

抹茶的製茶流程包括以下各項(個別廠商可能有些微差異):

  1. 採摘
  2. 蒸菁
  3. 冷卻分散
  4. 乾燥
  5. 莖梗分離
  6. 去除異物
  7. 切斷
  8. 風力選別
  9. 篩選
  10. 精製乾燥
  11. 再選別
  12. 熟成
  13. 合組
  14. 研磨

其中又可分成三大階段:

  1. 荒茶
  2. 碾茶
  3. 抹茶

以下影片呈現了從蒸菁到研磨的大致製程。

荒茶階段

荒茶階段包括 1~5 項,這是農家實施的項目。

原因是,茶葉「採摘」收成後必須馬上處理,否則茶的品質就會受到影響。

抹茶做為綠茶的一種,必須馬上「蒸菁」,使酵素不再繼續作用。

蒸菁後的茶葉濕熱,必須緊接做「冷卻分散」和「乾燥」,以避免茶葉有不好的化學反應。

莖梗分離」可在適當的乾燥條件下實施,所以就一併處理。

處理完就是所謂的荒茶,也就是粗製茶的意思。

完成粗製茶後,茶廠或貿易商會來收購,然後繼續後續製程(當然,貿易商還是要找茶廠來製茶)。

碾茶階段

茶廠收購荒茶後會陸續加工成為碾茶(抹茶研磨的原料)。

這個階段的製程受到茶廠自身的專業、目標抹茶的品質等因素影響,製程的差異性會比較大。

由於荒茶只是很快的將茶葉做初步處理,以便稍微能久放,因此其中可能還混雜著乾草(遮陰栽培時覆蓋在架上的),另外也有一些老葉、黃葉等等,因此必須在「去除異物」這個步驟去除。

切斷」是要將茶葉切成大約 5 mm x 5 mm 的小茶片,以便將來送入石臼研磨時能夠順暢。

由於荒茶不完美的地方甚多,所以切斷後仍有「風力選別」進一步將較重的老葉和莖梗分離(前面好像也有類似功能的作業?是的,但是狀況太多,仍不足)。

然後還有「篩選」,確認留下的小茶片的大小都是一致的,太大、太小都要篩掉。

精製乾燥」除了要去除前製程可能產生的水氣外,更重要的一個目的在改善風味,有點類似其它茶種或咖啡的烘焙製程。

再選別」不是每個茶廠都會做的,因為前面的製程已經做了,關鍵在於前製程實施的狀況,還有你的目標有多高,等級極高的抹茶可能就會進行此製程。

至此,完成碾茶,也就是可以進行抹茶研磨的原料。

抹茶階段

接下來進入茶師的工作階段,茶師的工作主要在於選茶、配茶、確保最後抹茶的品質。

有些小茶廠不投資設備做碾茶,而是跟大茶廠買碾茶,這些小茶廠的核心能力就在茶師。 

雖然說前階段完成的碾茶已經可以直接研磨,但要最大化這些碾茶的潛能,還是有幾件事要注意。

首先,茶師會監管碾茶的「熟成」狀況,剛完成的碾茶,可能會比較苦澀,需要時間熟成。

但熟成的條件的決定和控制,會影響熟成的結果,這邊比拼的就是茶師的能力。

此外,單一碾茶,可能有自身的優缺點,如能透過不同碾茶的「合組」,使優點最大化、缺點最小化,更能做出好茶!

就算是單一茶園的抹茶,也會進行同種碾茶的自我合組。

關鍵在於頂級碾茶一年一收,隨著出貨時間的不同,碾茶的狀況也不同,加上每年的碾茶也不會百分之百相同,為了給消費者一致的品質,就會使用不同年份的碾茶,隨時間以不同比例合組,以達成一致的風味。

由於抹茶是極細的粉末,做成抹茶後保存期限就會變短很多,所以一般是有訂單需求時才進行「研磨」,茶師必須在當下決定出合組的比例,挑戰很高。

研磨這個製程看似順理成章,但其中也有很多奧妙…

所有個別製程都會有專門的章節深入探討,請參考本頁和首頁的相關連結(陸續撰寫中…)。

最後修改日期: 2024-10-12

作者

留言

撰寫回覆或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