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茶類都是浸泡後飲用,所以目前即使把抹茶粉送去做成份檢驗,大概也是比照一般茶類的檢驗方式,以正常的溫度、時間帶出理想的析出量。

然而,抹茶並非浸泡後飲用,而是茶粉在水中混和均勻後,全部喝下。因此,喝抹茶,可以喝到所有茶葉的營養;喝其它浸泡茶只能喝到部分析出的營養成份。

這也就是說,你能喝到的抹茶營養要比實驗室的量測值多。不過,因為抹茶好壞的差異可能很大,所以當然是要和你喝的抹茶的量測值相比。

以下將一些相關事項摘要,因為在很多地方都需要這些參考資料。

檢測時的樣品準備

基於各種檢測標準可能略有差異,以下的條件 [1] 可能僅適用在部分場合,但仍有參考價值。

  • 將茶葉樣品磨碎,取1克茶粉
  • 使用100毫升80°C的熱水浸泡3分鐘
  • 接著使用濾紙進行過濾,並將過濾液轉移至100毫升的定量瓶中進行定量

這種樣品準備方式,明顯是為茶葉茶做的。

兒茶素的最大析出量

在理想條件下,大約可以析出60%~80%

所謂的理想條件,根據 Vuong et al. [2],包括:

  • 茶葉切碎使大小約 1mm
  • 80°C的熱水浸泡30分鐘
  • pH<6
  • 茶-水 比例為 50:1 ml/g

茶氨酸的最大析出量

在理想條件下,大約可以析出70%~90%

所謂的理想條件,根據 Vuong et al. [3],包括:

  • 茶葉切碎使使大小約 0.5~1mm
  • 80°C的熱水浸泡30分鐘
  • 茶-水 比例為 20:1 ml/g

茶乾有多少成份怎麼測的?

依前述,如果知道析出量佔茶葉的多少比例,就表示我們知道茶葉中有多少該種成份。這是怎麼知道的呢?

其實大多數茶葉成份的測試方法,都是先取得萃取液後,再用高效能液相層析(HPLC)分析,即使茶葉中的成份總量也是這樣量測出來的。差別是,要量測茶葉中的成份總量時,會用更強力有效的萃取辦法 [4]:

  • 研磨成更細的粉末
  • 使用不同的溶劑:例如 水 和 酸(如三氟乙酸、磷酸、醋酸)以及 甲醇、乙醇 或 乙腈 的混和
  • 使用物理方式輔助:例如 超音波震盪 等

不過,一般檢測中心的標準方法,通常都是針對茶葉茶,關心的是浸泡出來的茶湯有多少機能成份,這對抹茶來說就有點失真!

參考資料

[1] 紅茶及包種茶製程中兒茶素含量變化之研究

[2] Optimizing conditions for the extraction of catechins from green tea using hot water

[3]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water extraction of L-theanine from green tea

[4]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atechins from Tea Leaves: An Overview of Methods, Advantages, and Disadvantages

最後修改日期: 2024-11-29

作者

留言

撰寫回覆或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